从十月中旬至上周,环渤海港口市场持续维持供需双弱态势,港口煤价下跌了60-70元/吨,环渤海港口库存降至历史同期低位水平。
此外,通过AI+AR构建井上/井下矿区、厂房、设备等的数字孪生,全面实现对实体资产的数字化管理,极大提升管理运维效率,赋能煤矿生产与运营管理的智能化。根据中煤协《2021年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》,截至2021年底我国约有煤矿4500多座,其中年产超过120万吨的大型煤矿产量占全国的85%左右。
同时,部分煤矿基础设施如运输铁路、巷道等,由于分布地域广,设备管理维护工作量大,亟需远程化、智能化的管理模式支持,以提升管理效率,实现降本增效推动现有火电机组实施超低排放改造。以钢铁、建材、化工、有色等高耗能行业为重点,组织实施余热余压利用、工业窑(炉)、供热系统、电机系统、空调系统、空压系统、绿色照明等节能技术改造项目,通过节能降碳技术改造,重点行业产能和数据中心达到能效标杆水平的比例超过30%。大力发展高精度煤炭洗选加工,建设褐煤提质工艺及成套设备项目35个,实现煤炭深度提质和分质分级。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,大力淘汰高耗能设备,实施用能精细化管理。
严格落实产能置换要求,提高钢铁、水泥、电解铝等行业产能减量置换比例,将传统煤化工、石化化工行业纳入产能置换管理。严格落实《钢铁产能置换实施办法》,进一步限制长流程钢铁生产,大力推动电炉短流程炼钢和氢能炼钢,到2025年,短流程炼钢占比达到15%以上,对电炉炼钢实施等量置换,提高电炉生产效率,加快提高钢铁企业智能化车间、无头轧制、低碳炼铁等技术水平和推广应用,进一步提高废钢利用比例,推广应用钢铁工业煤粉催化强化燃烧、余热、余能回收利用,富含一氧化碳气体二次能源综合利用等。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2020年联合发布的《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》中,明确指出我国应持续提升煤矿智能化水平,包括智能感知、智能决策、自动执行,力争到2025年基本实现大型煤矿、灾害严重煤矿的智能化目标。
以提升采矿行业安全生产水平、助力煤矿企业降本增效为目标,人工智能软件公司商汤科技推出了智能矿山AI感知系统,以领先的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赋能传统煤矿生产和开采领域,加速煤炭企业的智能化转型与升级。商汤智能矿山AI感知系统是以SenseFoundry Enterprise商汤方舟企业开放平台为核心,依托SenseCore商汤AI大装置作为底层设施,结合SenseMARS火星混合现实平台的能力综合打造。第一点,提升煤矿的安全生产水平。当前,煤炭行业的快速和稳步发展,面临着两大痛点。
直面安全与效率两大痛点,煤炭行业亟待智能化升级在我国的能源产业中,煤炭一直以来占据着基础地位。因此,对煤炭企业来说,引入先进的安全生产检测技术,有效的管理和监测手段至关重要,它能确保装备状态,减少事故隐患,提升井下工作安全水平。
第二点,现代煤矿对智能化运营管理也有极大需求。同时,在掘进、采煤、运输、提升和洗选五大开采环节及重点场景中,还面临各种长尾应用难题,例如运输皮带存在诸如表面异物和跑偏等异常情况,将可能导致重大事故。根据中国工程院统计,2017年以前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占比分别达到70%和60%以上,并且未来30年将依然位居主导地位。商汤科技智能矿山AI感知系统采用端边云方案,满足井上井下多种场景实施,支持视觉和传感器数据快速训练和部署,可对接原有系统/报警/控制装置,能有效降低煤矿对于技术部署和学习操作的门槛,提升部署和运营效率。
作为系统的底层架构,商汤AI大装置提供了强大的算法和算力基础,可以通过高效率、自动化、集约化的方式量产高质量的煤矿智能化AI算法,以大幅降低成本、提高部署效率,加速智能化进程的推进;同时,SenseMARS火星混合现实平台能够通过AI感知、三维数字化和工业AR等技术,实现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精准交互,提升煤矿的智能化运营管理水平。由于煤矿井下生产环境特殊,综采工作面存在着水、火、瓦斯、煤尘、顶板五大自然灾害,威胁着工人的生命安全。同时,在拥有严格安全管理规范的煤矿生产区域中,系统还可对工作面、厂房、人员、车辆进行实时智能安全管理,通过自动化危险预警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。2022年以来,商汤科技智能矿山AI感知系统已实现在神东煤炭集团、中煤集团、开滦集团等旗下多个煤矿部署落地和试运行。
当前,为推动煤炭作为我国能源产业支柱的长期健康稳定发展,落实安全生产与降本增效,我国煤炭行业及相关企业,都在不断开拓创新,推动智能化建设与升级。许多煤矿虽安装了监控系统,但由于未应用人工智能、大数据等先进技术,无法充分发挥硬件设施的价值,不得不仍旧采用传统人管人的方式,面临效率低下的问题。
随着煤炭工业的发展,细分场景覆盖面广、长尾应用多等核心问题在业务流程中愈发凸显,行业面临智能化转型的极大挑战。此外,通过AI+AR构建井上/井下矿区、厂房、设备等的数字孪生,全面实现对实体资产的数字化管理,极大提升管理运维效率,赋能煤矿生产与运营管理的智能化。
根据中煤协《2021年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》,截至2021年底我国约有煤矿4500多座,其中年产超过120万吨的大型煤矿产量占全国的85%左右。同时,部分煤矿基础设施如运输铁路、巷道等,由于分布地域广,设备管理维护工作量大,亟需远程化、智能化的管理模式支持,以提升管理效率,实现降本增效推动现有火电机组实施超低排放改造。以钢铁、建材、化工、有色等高耗能行业为重点,组织实施余热余压利用、工业窑(炉)、供热系统、电机系统、空调系统、空压系统、绿色照明等节能技术改造项目,通过节能降碳技术改造,重点行业产能和数据中心达到能效标杆水平的比例超过30%。大力发展高精度煤炭洗选加工,建设褐煤提质工艺及成套设备项目35个,实现煤炭深度提质和分质分级。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,大力淘汰高耗能设备,实施用能精细化管理。
严格落实产能置换要求,提高钢铁、水泥、电解铝等行业产能减量置换比例,将传统煤化工、石化化工行业纳入产能置换管理。严格落实《钢铁产能置换实施办法》,进一步限制长流程钢铁生产,大力推动电炉短流程炼钢和氢能炼钢,到2025年,短流程炼钢占比达到15%以上,对电炉炼钢实施等量置换,提高电炉生产效率,加快提高钢铁企业智能化车间、无头轧制、低碳炼铁等技术水平和推广应用,进一步提高废钢利用比例,推广应用钢铁工业煤粉催化强化燃烧、余热、余能回收利用,富含一氧化碳气体二次能源综合利用等。
加大煤矸石、煤泥、煤矿瓦斯等资源化利用的力度,推广矸石井下充填技术,支持低热值煤(煤泥、煤矸石)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及锅炉的研发及应用,提升煤矿瓦斯抽采利用水平,建成22个低浓度瓦斯发电项目,到2025年煤矿瓦斯抽采利用率稳步提高。《规划》提到,继续强化煤炭清洁高效利用。
实施能源和煤炭总量双控,减少和控制各行业煤炭使用量。强化煤炭质量监管,开展煤炭洗选和提质加工,持续开展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及治理,开展中小燃油燃气锅炉深化治理。
探索编制火电、钢铁、建材、石化化工、有色冶金等重点耗能行业二氧化碳排放达峰方案,鼓励火电、钢铁率先开展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工作,倒逼行业升级改造。持续开展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,对钢铁烧结烟气、焦炉烟气和高炉煤气实施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协同减排,到2025年,钢铁行业全面完成超低排放改造。开展煤炭分质分级梯级利用,逐步推广分质分级、能化结合、集成联产的新型煤炭利用方式,鼓励煤-化-电-热一体化发展,加强各系统耦合集成,推进煤化工与发电、油气化工、钢铁、建材等产业间的耦合发展。控制煤炭开采甲烷排放,大力推进煤层气甲烷回收利用,提高瓦斯抽采率和抽采利用率,开展煤矿煤层气抽采利用示范项目,到2025年,力争煤矿瓦斯抽采量达到1亿立方米以上,抽采利用率明显提高。
按照等量置换或减量置换的原则,进一步淘汰电力、钢铁、焦化、建材、有色金属等行业的落后产能。11月29日,云南省生态环境厅网站发布《云南省应对气候变化规划(20212025年)》
大力发展高精度煤炭洗选加工,建设褐煤提质工艺及成套设备项目35个,实现煤炭深度提质和分质分级。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,大力淘汰高耗能设备,实施用能精细化管理。
探索编制火电、钢铁、建材、石化化工、有色冶金等重点耗能行业二氧化碳排放达峰方案,鼓励火电、钢铁率先开展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工作,倒逼行业升级改造。加大煤矸石、煤泥、煤矿瓦斯等资源化利用的力度,推广矸石井下充填技术,支持低热值煤(煤泥、煤矸石)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及锅炉的研发及应用,提升煤矿瓦斯抽采利用水平,建成22个低浓度瓦斯发电项目,到2025年煤矿瓦斯抽采利用率稳步提高。
控制煤炭开采甲烷排放,大力推进煤层气甲烷回收利用,提高瓦斯抽采率和抽采利用率,开展煤矿煤层气抽采利用示范项目,到2025年,力争煤矿瓦斯抽采量达到1亿立方米以上,抽采利用率明显提高。持续开展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,对钢铁烧结烟气、焦炉烟气和高炉煤气实施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协同减排,到2025年,钢铁行业全面完成超低排放改造。强化煤炭质量监管,开展煤炭洗选和提质加工,持续开展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及治理,开展中小燃油燃气锅炉深化治理。实施能源和煤炭总量双控,减少和控制各行业煤炭使用量。
严格落实产能置换要求,提高钢铁、水泥、电解铝等行业产能减量置换比例,将传统煤化工、石化化工行业纳入产能置换管理。严格落实《钢铁产能置换实施办法》,进一步限制长流程钢铁生产,大力推动电炉短流程炼钢和氢能炼钢,到2025年,短流程炼钢占比达到15%以上,对电炉炼钢实施等量置换,提高电炉生产效率,加快提高钢铁企业智能化车间、无头轧制、低碳炼铁等技术水平和推广应用,进一步提高废钢利用比例,推广应用钢铁工业煤粉催化强化燃烧、余热、余能回收利用,富含一氧化碳气体二次能源综合利用等。
11月29日,云南省生态环境厅网站发布《云南省应对气候变化规划(20212025年)》。开展煤炭分质分级梯级利用,逐步推广分质分级、能化结合、集成联产的新型煤炭利用方式,鼓励煤-化-电-热一体化发展,加强各系统耦合集成,推进煤化工与发电、油气化工、钢铁、建材等产业间的耦合发展。
推动现有火电机组实施超低排放改造。《规划》提到,继续强化煤炭清洁高效利用。
发布评论